形容人很閑的成語,形容人很閑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閒情逸緻的逸字怎麼寫

    形容人很閑的成語 1遊手好閒 [ yóu shǒu hào xián ]

    解釋 游手:閑著手不干事;好閑:喜歡安逸。遊盪懶散;不願意參加勞動。

    出處 南朝 宋 范曄《後漢書 章帝紀》:「今肥田尚多,未有墾闢,其悉以賦貧民,給與糧種,務盡地力,勿令游手。」

    2無所事事 [ wú suǒ shì shì ]

    解釋 無:沒有;事事:從事某種事情。閑著什麼事都不幹。

    出處 明 歸有光《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》:「然每晨入部升堂,祗揖而退,卒無所事事。」

    3無拘無束 [ wú jū wú shù ]

    解釋 拘:限制;束:約束。沒有任何約束。形容自由自在。

    出處 明 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44回:「出家人無拘無束,自由自在,有甚公幹?」

    4閒情逸緻 [ xián qíng yì zhì ]

    解釋 逸:安閑;致:興緻。指毫無事物所累;輕鬆超逸的情趣。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緻。

    出處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「老爺這趟出來,更是閒情逸緻,正要問問沿途的景物。」

    5怡然自得 [ yí rán zì dé ]

    解釋 怡然:安閑、愉快的樣子。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樂的神情。

   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《列子 黃帝》:「黃帝既寤,怡然自得。」

    6悠然自得 [ yōu rán zì dé ]

    解釋 悠然:安閑舒適的樣子;自得:內心得意而舒適。形容態度悠閑;心情舒適。

    出處 《晉書 隱逸傳 楊柯》:「常食粗飲水,衣褐縕袍,人不堪其憂,而柯悠然自得。」

    7優哉游哉 [ yōu zāi yóu zāi ]

    解釋 優遊:悠閑無事;哉:古漢語感嘆詞。從容不迫;悠閑自在的樣子。

    出處 《詩經 小雅 采菽》:「優哉游哉,亦是戾矣。」

    8豪情逸致 [ háo qíng yì zhì ]

    解釋 豪情:指興奮豪放的感情;逸致:悠閑脫俗的情趣。興奮豪放的情感和洒脫的情趣。

    出處 清·梁章鉅《楹聯叢話·三話·上·戲樓舊聯》:「記得丁歌甲舞,曾醉崑崙,豪情逸致,飄飄若仙。」

    9安閑自在 [ ān xián zì zài ]

    解釋 安靜清閑,自由自在。形容清閑無事。

    出處 明 李贄《焚書 預約 早晚禮儀》:「有問乃答,不問即默,安閑自在,從容應付,不敢慢之,不可敬之。」

    10安閑自得 [ ān xián zì dé ]

    解釋 自得:自己感到舒適。安靜清閑,感到非常舒適。

    出處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恆言·蔡瑞虹忍辱報仇》:「不如在家安閑自在,快活過了日子,卻去討這樣煩惱吃!」

    11悠悠忽忽 [ yōu yōu hū hū ]

    解釋 形容悠閑懶散或神志恍惚的樣子。

    出處 戰國·楚·宋玉《高唐賦》:「悠悠忽忽,佋悵自失。」

    12北窗高卧 [ bēi chuāng gāo wò ]

    解釋 比喻悠閑自得。

    出處 晉 陶淵明《與子儼等書》:「常言五六月中,北窗下卧,遇涼風暫至,自謂是羲皇上人。」宋 辛棄疾《水龍吟》:「老來曾識淵明詞:問北窗高卧,東籬自醉,應有別、歸來意。」

    13一團和氣 [ yī tuán hé qì ]

    解釋 本指態度和藹可親;現也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;不講原則。

    出處 宋 朱熹《伊洛淵源錄》引《上蔡語錄》:「明道終日坐,如泥塑人,然接人渾是一團和氣。」

    14無中生有 [ wú zhōng shēng yǒu ]

    解釋 把沒有的說成有。指憑空捏造。

    出處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「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」

    15從容不迫 [ cóng róng bù pò ]

    解釋 從容:不慌不忙;鎮靜;不迫:不急促。形容臨事不慌不忙;鎮定沉著。

    出處 魏蘭《原序》:「當其臨事之時,從容不迫,顏色不變,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。」

    16兵荒馬亂 [ bīng huāng mǎ luàn ]

    解釋 兵、馬:指戰爭;荒:荒亂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。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;混亂的情景。

    出處 明 李唐賓《梧桐葉》第四折:「不然,那兵荒馬亂,定然遭驅被擄。」

    17無地自容 [ wú dì zì róng ]

    解釋 容:容納;容身。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。形容非常羞愧。

    出處 《敦煌變文集 降魔變文》:「外道無地自容,四眾一時唱快處。」

    18百無聊賴 [ bǎi wú liáo lài ]

    解釋 百:泛指多;各個方面;聊賴:憑藉;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託。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沒有依託;精神空虛;感覺什麼都沒意思。指精神無所寄託。

    出處 傅専《閣夜》詩:「百無聊賴作詞人,盡許閑愁集一身。」

    19自得其樂 [ zì dé qí lè ]

    解釋 自己從中得到樂趣。

    出處 宋 朱熹《朱子全書》:「如曾點浴沂風雪,自得其樂。」

    20一勞永逸 [ yī láo yǒng yì ]

    解釋 逸:安逸。辛苦一次。把事情辦好;以後就可以不再費力了。

    出處 東漢 班固《封燕然山銘》:「茲可謂一勞而久逸。暫費而永無寧者也。」

    21不動聲色 [ bù dòng shēng sè ]

    解釋 動:變動;聲:說話的聲音;色:臉色。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。形容鎮靜、沉著。也作「聲色不動」、「不露聲色」。

    出處 宋 歐陽修《相州晝錦堂記》:「垂紳正笏,不動聲色,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,可謂社稷之臣矣。」

    22傾國傾城 [ qīng guó qīng chéng ]

    解釋 傾:傾覆;城:國。原指因女色而亡國。后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。

    出處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外戚傳下 孝武李夫人》:「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,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」

    23光明磊落 [ guāng míng lěi luò ]

    解釋 磊落:錯落分明;引申指人洒脫不拘;直率開朗。指心地光明正大;胸懷坦白。

    出處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74卷:「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,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。」

    24兢兢業業 [ jīng jīng yè yè ]

    解釋 兢兢:小心謹慎的樣子;業業:擔心害怕的樣子。形容做事小心謹慎;認真踏實。

    出處 《詩經 大雅 雲漢》:「早既大甚,則不可推。兢兢業業,如霆如雷。」

    25興高采烈 [ xìng gāo cǎi liè ]

    解釋 興緻高;精神飽滿。采:精神;烈:強烈;旺盛。

    出處 南朝 梁 劉勰《文心雕龍 體性》:「叔夜俊俠,故興高而采烈。」

    26出水芙蓉 [ chū shuǐ fú róng ]

    解釋 芙蓉:荷花。剛露出水面的荷花。原比喻詩寫得清新;后也形容女子的容貌清秀美麗。也作「芙蓉出水」。

    出處 宋 洪咨夔《沁園春 用周潛夫韻》詞:「濂溪家住江湄,愛出水芙蓉清絕姿。」

    27國色天香 [ guó sè tiān xiāng ]

    解釋 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;后又指女子容貌出眾。

    出處 唐 李濬《松窗雜錄》:「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李正封詩曰:天香夜染衣,國色朝酣酒。」

    28坐冷板凳 [ zuò lěng bǎn dèng ]

    解釋 比喻因不受重視而擔任清閑的職務。也比喻長期等候工作或長久地等待接見。

    出處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7回:「雖然也沒有什麼大進項,比起沒有發達的時候,在人家坐冷板凳,做猢猻大王,已經天懸地隔了。」

    29大模大樣 [ dà mó dà yàng ]

    解釋 ①形容架子很大;旁若無人的樣子。②形容裝模作樣。擺出毫無拘束的樣子。

    出處 明 徐霖《綉襦記》:「這廝大模大樣,公然慢我的。」

    30容光煥發 [ róng guāng huàn fā ]

    解釋 容光:臉上的光彩;煥發:光彩四射的樣子。身體健康。面容有神采。形容精神飽滿。

    出處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阿綉》:「母亦喜,為女盥濯,竟妝,容光煥發。」

    31得意洋洋 [ dé yì yáng yáng ]

    解釋 洋洋:得意的樣子。形容稱心如意、沾沾自喜的樣子。

    出處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管晏列傳》:「意氣揚揚,甚自得也。」

    32心曠神怡 [ xīn kuàng shén yí ]

    解釋 心境開闊;精神愉快。曠:空闊;怡:愉快。

    出處 宋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「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把酒臨風,其喜洋洋者矣。」

    33心滿意足 [ xīn mǎn yì zú ]

    解釋 稱心如意;非常滿足。

    出處 宋 劉克莊《答歐陽秘書書》:「精義多先儒所未講,陳言無一字之相襲,雖累數千言,而義理一脈,首尾貫屬,讀之使人心滿意足。」

    34若無其事 [ ruò wú qí shì ]

    解釋 好像沒有那回事一樣。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。

    出處 《晚清文學叢鈔》:「雪岩若無其事,說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縣裡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爺請來商酌其事。」

    35鶴髮童顏 [ hè fà tóng yán ]

    解釋 鶴髮:白白的頭髮;童顏:紅紅的面色。滿頭白髮;面色像孩童一樣紅潤。形容老年人氣色好;有精神。

    出處 唐 田穎《玉山堂詩文集 夢遊羅浮》:「自言非神亦非仙,鶴髮童顏古無比。」

    36力挽狂瀾 [ lì wǎn kuáng lán ]

    解釋 力:竭力;挽:挽回;狂瀾:巨大的波浪。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。比喻竭力扭轉險惡危急的局勢。

    出處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「障百川而東之,回狂瀾於既倒。」

    37無憂無慮 [ wú yōu wú lǜ ]

    解釋 無:沒有。沒有任何憂慮。形容心情舒暢自然。

    出處 元 鄭廷玉《忍字記》第二折:「來,來,來,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。」

    38歡欣鼓舞 [ huān xīn gǔ wǔ ]

    解釋 歡欣:快樂而興奮;鼓舞:振奮。指快樂得歡舞跳躍。形容非常高興;非常振奮。

    出處 宋 蘇軾《上知府王龍圖書》:「自公始至,釋其重荷……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。」

    39淋漓盡致 [ lín lí jìn zhì ]

    解釋 淋漓:盡情;暢快;盡致:達到極點。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態充分地刻畫、表現了出來。

    出處 明 李清《三垣筆記 崇禎補遺》:「敘次大內規制井井,而所紀客氏、魏忠賢驕橫狀,亦淋漓盡致,其為史家必采無疑。」

    40清心寡欲 [ qīng xīn guǎ yù ]

    解釋 清:清凈;寡:少:欲:慾望,需求。保持心地清凈,減少慾念。

    出處 元 鄭廷玉《忍字記》第三折:「我奉師父法旨,著你清心寡欲,受戒持齋,不許凡心動。」

    41灰飛煙滅 [ huī fēi yān miè ]

    解釋 灰也飛散了;煙也消失了。比喻人的死亡;事物的消亡。

    出處 宋 蘇軾《念奴嬌 赤壁懷古》詞:「羽扇綸巾,談笑間,強虜灰飛煙滅。」

    42神采奕奕 [ shén cǎi yì yì ]

    解釋 形容精神飽滿;容光煥發。神采: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。奕奕:精神煥發的樣子。

    出處 明 沈德符《野獲編 玩具》:「細視良久,則筆意透出絹外,神采奕奕。」

    43精神抖擻 [ jīng shén dǒu sǒu ]

    解釋 抖擻:振奮的樣子。精神振作。

    出處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杭州光慶寺遇安禪師》:「(僧)問:『光吞萬象從師道,心月孤圓意若何?』師曰:『抖擻精神著。』」

    44自由自在 [ zì yóu zì zài ]

    解釋 形容沒有拘束;十分安閑舒適。

    出處 唐 釋慧能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頓浙品第八》:「自由自在,縱橫盡得,有何可立?」

    45虎背熊腰 [ hǔ bèi xióng yāo ]

    解釋 如虎般寬厚的背;似熊樣粗壯的腰。形容人的身體魁梧強壯。

    出處 元 無名氏《飛刀對箭》第一折:「這廝倒是一條好漢……哦,是虎背熊腰。」

    46賞心悅目 [ shǎng xīn yuè mù ]

    解釋 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。

    出處 《宋史 范鎮傳》:「凡可以盪心悅目,不宜有加於舊。」

    47酣暢淋漓 [ hān chàng lín lí ]

    解釋 酣暢:原指喝酒或睡眠很充分;泛指痛快;淋漓:飽滿暢快的樣子。非常暢快。也指文藝作品中刻畫人的形象或表達感情很充分。

    出處 宋 歐陽修《歐陽文忠公文集 釋秘演詩集序》:「則往從布衣野花,酣嬉淋漓,顛倒而不厭。」

    48風度翩翩 [ fēng dù piān piān ]

    解釋 風度:美好的舉止姿態;翩翩:文雅的樣子。舉止文雅優美。

    出處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列傳》:「平原君,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。」

    49風流倜儻 [ fēng liú tì tǎng ]

    解釋 風流:洒脫不拘、富有才學;倜儻:超逸豪爽;不拘束。有才華、有學識、風度洒脫豪爽;不拘於世俗禮節法度。

    出處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「那盧生生得偉貌長髯,風流倜儻。」

    50無所用心 [ wú suǒ yòng xīn ]

    解釋 用心:動腦筋。指不動腦筋;什麼事情都不關心。

    出處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陽貨》:「飽食終日,無所用心,難矣哉!」

    51無足輕重 [ wú zú qīng zhòng ]

    解釋 足:足以。沒有它並不輕些;有它也並不重些。指無關緊要。

    出處 宋 歐陽修《答吳充秀才書》:「修材不足用於時,仕不足榮於世,其毀譽不足輕重,氣力不足動人。」

    52沉魚落雁 [ chén yú luò yàn ]

    解釋 沉:使下沉;落:使落下。原指女子貌美;使游魚下沉;使飛雁降落;不敢與之比美。後來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。

    出處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齊物論》:「毛嬙、麗姬,人之所美也。魚見之深入,鳥見之高飛。」

    53油腔滑調 [ yóu qiāng huá diào ]

    解釋 腔、調:說話的聲音、語氣。形容說話輕浮油滑;不誠懇。

    出處 清 王士禎《師友詩傳錄 卷一 郎廷槐問》:「若不多讀書,多貫穿,而遽言性情,則開後學油腔滑調,信口成章之惡習矣。」

    54高風亮節 [ gāo fēng liàng jié ]

    解釋 高尚的品德;堅貞的節操。形容人的品行高尚。

    出處 宋 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後集》:「余謂淵明高風峻節,固已無愧於四皓,然猶仰慕之,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。」

    55吉祥如意 [ jí xiáng rú yì ]

    解釋 祥:祥瑞。吉利祥和;萬事如意。多用祝頌他人美滿稱心。

    出處 南北朝 張成《造像題字》:「為亡父母敬造觀音像一區,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,吉祥如意。」

    56婀娜多姿 [ ē nuó duō zī ]

    解釋 婀娜:柔軟而美好。形容各種輕盈軟美的姿態。

   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《洛神賦》:「華容婀娜令我忘餐。」

    57衣冠楚楚 [ yī guān chǔ chǔ ]

    解釋 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齊漂亮(楚楚:整潔;鮮明)。

    出處 《詩經 曹風 蜉蝣》: 「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」

    58處之泰然 [ chǔ zhī tài rán ]

    解釋 處:處理;對待;之:代詞。泰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。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;沉著鎮定。也指對事情無動於衷。也作「泰然處之」。

    出處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雍也》:「子曰:『賢哉!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。」宋 朱熹註:「顏子之貧如此,而處之泰然,不以害其樂。」

    59意氣揚揚 [ yì qì yáng yáng ]

    解釋 意氣:意志;氣概;揚揚:得意昂揚的樣子。形容十分得意或氣概高昂的樣子。

    出處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管晏列傳》:「擁大蓋,策駟馬,意氣揚揚,甚自得也。」

    60春風滿面 [ chūn fēng mǎn miàn ]

    解釋 春風:比喻笑容。形容情緒愉快;滿臉高興的樣子。也作「滿面春風」。

    出處 元 無名氏《九世同居》第四折:「春風滿面樂醄醄,一聲長笑海山高。」

    61片言隻字 [ piàn yán zhǐ zì ]

    解釋 不多的幾句話,極少的幾個字。指零碎的文字材料。

    出處 晉 陸機《謝平原內史表》:「片言隻字,不關其間;事蹤筆跡,皆可推校。」

    62生氣勃勃 [ shēng qì bó bó ]

    解釋 生氣:朝氣;勃勃:旺盛的樣子。形容富有朝氣充滿生命的活力。

    出處 清 袁枚《隨園詩話》第15卷:「余選錢文敏公詩甚少,家人誤抄十餘章,余讀之,生氣勃勃,悔知公未盡。」

    63舉棋若定 [ jǔ qí ruò dìng ]

    解釋 下棋子好像有預斷。比喻行事沉著果斷。

    出處 朱德《十月戰景》詩:「戰事從來似弈棋,舉棋若定自無悲。」

    64從容自若 [ cóng róng zì ruò ]

    解釋 沉著鎮靜,神態自若。

    出處 張天民《創業》:「華程從容自若。」

    65吟風弄月 [ yín fēng nòng yuè ]

    解釋 吟:吟詠;指作詩;弄:玩弄;玩賞;泛指自然景物。吟詠、玩賞風花雪月。原指以風花雪月為題材而寫作;現多指空虛無聊;沒有真情實感;缺乏實際內容的詩人。

    出處 唐 范傳正《李翰林白墓志銘》:「吟風詠月,席地幕天。」

    66心寬體胖 [ xīn kuān tǐ pán ]

    解釋 原指人心胸開闊,外貌就安詳。後用來指心情愉快,無所牽挂,因而人也發胖。

    出處 西漢 戴聖《禮記 大學》:「富潤屋,德潤身,心廣體胖。」

    67心廣體胖 [ xīn guǎng tǐ pán ]

    解釋 原指人心胸開闊;外貌就安詳。後用來指心情愉快;無所牽挂;因而人也發胖。廣:寬廣;開闊;胖:安泰舒適。

    出處 西漢 戴聖《禮記 大學》:「富潤屋,德潤身,心廣體胖,故君子必誠其意。」

    68方寸不亂 [ fāng cùn bù luàn ]

    解釋 方寸:指心。心緒不亂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。

    出處 唐·呂溫《凌煙閣勛臣贊·屈突蔣公通》:「……徇日,方寸不亂。」

    69清風明月 [ qīng fēng míng yuè ]

    解釋 只與清風、明月為伴。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。也比喻清閑無事。

    出處 《南史 謝譓傳》:「入吾室者,但有清風,對吾飲者,唯當明月。」

    70滿面紅光 [ mǎn miàn hóng guāng ]

    解釋 滿面:整個面部。形容心情舒暢;精神健旺的樣子。

    出處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32回:「舅兄今日滿面紅光,必有非常喜事,大約貨物定是十分得彩,我們又要暢飲喜酒了。」

    71爽心悅目 [ shuǎng xīn yuè mù ]

    解釋 謂景色美麗,令人心情愉快。

    出處 沈從文《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》:「薄霧裡錯落有致的平田、房子、樹木,全如敷了一層藍灰,一切極爽心悅目。」

    72神色不動 [ shén sè bù dòng ]

    解釋 神色:神情面容。遇到意外或緊張的情勢,能鎮靜對待,表情不變。

    出處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靈》卷十:「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,神色不動,如今何得恁么地?」

    73神采煥發 [ shén cǎi huàn fā ]

    解釋 精神煥發,風采動人。

    出處 《宋史·趙孟頫傳》:「孟頫才氣英邁,神采煥發,如神仙中人。」

    74離奇古怪 [ lí qí gǔ guài ]

    解釋 十分奇特少見

    出處 蘇曼殊《與劉三書》:「曼近日所遭,離奇古怪,待長者今冬回申,當極談耳。」

    75稱心快意 [ chèn xīn kuài yì ]

    解釋 滿足心意。

    出處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5卷:「若得如此,亡魂俱稱心快意了。」

    76稱心滿意 [ chèn xīn mǎn yì ]

    解釋 稱心如意。

    出處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》:「我果有功名之分,若得一日稱心滿意,就死何恨。」

    77精神煥發 [ jīng shén huàn fā ]

    解釋 煥發:光彩四射的樣子。形容精神振作;情緒飽滿。

    出處 宋 周密《癸辛雜識後集 太學文變》:「江東李謹思、熊瑞諸人,倡為變體,奇詭浮艷,精神煥發,多用《庄》《列》之語,時人謂之換字文章。」

    78逍遙自在 [ xiāo yáo zì zài ]

    解釋 逍遙:悠閑自得的樣子;自在:自由;舒適。形容悠然自得;自由自在。

    出處 唐 白居易《菩提寺上方遠眺》:「飛鳥滅時宜極目,遠風來處好開襟,誰知不離簪纓內,長得逍遙自在心。」

    79閉月羞花 [ bì yuè xiū huā ]

    解釋 閉:躲避;羞:害臊。使月亮見了也躲避起來;花兒見了也自覺羞愧。形容女子容貌極美。

    出處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四折:「則為你閉月羞花相貌,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。」

    80閑雲野鶴 [ xián yún yě hè ]

    解釋 閑:無拘束。飄浮的雲,野生的鶴。舊指生活閑散、脫離世事的人。

    出處 宋·尤袤《全唐詩話》卷六:「州亦難添,詩亦難改,然閑雲孤鶴,何天而不可飛。」

    81洋洋得意 [ yáng yáng dé yì ]

    解釋 形容神氣十足,非常得意。

    出處 宋 朱淑真《春上亭上觀魚》:「春暖長江水正清,洋洋得意漾波生。」

    82忙裡偷閒 [ máng lǐ tōu xián ]

    解釋 偷:抽出;閑:空閑。比喻在繁忙中抽出一點時間。

    出處 宋 黃庭堅《和答趙令同前韻》:「人生政自無閑暇,忙裡偷閒得幾回。」

    83神采奕然 [ shén cǎi yì rán ]

    解釋 奕奕:精神煥發的樣子。形容精神飽滿,容光煥發。

    出處 明 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 玩具 晉唐小楷真跡》:「韓宗伯所藏曹娥碑,為右軍真跡。絹素稍暗,字亦慘淡。細視良久,則筆意透出絹外,神采奕然。」

    84東遊西盪 [ dōng yóu xī dàng ]

    解釋 指到處遊盪,不務正業。

    出處 明 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六回:「他因沒事幹管理,東遊西盪。」

    85悠遊自得 [ yōu yóu zì dé ]

    解釋 悠遊:閑適的樣子;自得:內心得意舒適。形容悠閑而舒適。

    出處 唐 房玄齡等《晉書 苻堅載記 附王猛》:「自不參其神契,略不與交通,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。猛悠然自得,不以屑懷。」

    86拍案驚奇 [ pāi àn jīng qí ]

    解釋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。明末凌濛初有擬話本《初刻拍案驚奇》、《二刻拍案驚奇》。

    出處 明末·凌濛初有擬話本《初刻拍案驚奇》、《二刻拍案驚奇》。

    87清閑自在 [ qīng xián zì zài ]

    解釋 清靜空閑,無拘無束。形容生活安閑舒適。

    出處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四卷:「晝之所思,夜之所夢,連睡去的魂魄,都是忙的,那得清閑自在。」

    88白日見鬼 [ bái rì jiàn guǐ ]

    解釋 大白天見到鬼。原比喻官府里清閑、冷落。現多比喻不可能出現的事。

    出處 宋 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第六卷:「在京師時有語曰:『吏、勛、封、考,筆頭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見鬼。』」

    89相貌堂堂 [ xiàng mào táng táng ]

    解釋 形容人的儀錶端正魁梧。

    出處 明 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五十四回:「御弟相貌堂堂,丰姿英俊,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,南贍中華之人物。」

    90神清氣爽 [ shén qīng qì shuǎng ]

    解釋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,心情舒暢。②形容人長得神態清明,氣質爽朗。

    出處 宋·李昉《太平廣記》卷十七引唐·牛僧孺《續玄怪錄·裴諶》:「香風颯來,神清氣爽,飄飄然有凌雲之意。」

    91神色不驚 [ shén sè bù jīng ]

    解釋 神色:神情。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。

    出處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靈》卷十:「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,神色不動,如今何得恁么地?」

    92綸巾羽扇 [ guān jīn yǔ shàn ]

    解釋 頭戴綸巾,手持羽扇。形容飄逸瀟洒或儒雅風流的風度。

    出處 唐 呂岩《雨中花》詞:「岳陽樓上,綸巾羽扇,誰識天人。」

    93鼓舞歡欣 [ gǔ wǔ huān xīn ]

    解釋 同「歡欣鼓舞」。

    出處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一回:「一個個鼓舞歡欣,出門上馬而去。」

    94神仙中人 [ shén xiān zhōng rén ]

    解釋 見「神仙中人」。

    出處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「王右軍見杜弘治,嘆曰:『面如凝脂,眼如點漆,此神仙中人。』」

    95舒眉展眼 [ shū méi zhǎn yǎn ]

    解釋 神態舒適,無憂無慮的樣子。

    出處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39回:「須臾之間,只見戴宗舒眉展眼,便爬起來。」

    96遂心如意 [ suì xīn rú yì ]

    解釋 猶言稱心如意。亦作「遂心滿意」、「遂心快意」。

    出處 《紅樓夢》第四六回:「天底下的事,未必都那幺遂心如意的。」

    97東遊西逛 [ dōng yóu xī guàng ]

    解釋 同「東遊西盪」。

    出處 《人民文學》1978年第2期「『四人幫』橫行時,有些學生基本上不上課,東遊西逛,學得『油腔滑調』。」

    98興高彩烈 [ xīng gāo cǎi liè ]

    解釋 見「興高采烈」。

    出處 魯迅《准風月談·華德焚書異同論》:「這裡的黃臉乾兒們,也聽得興高彩烈。」

    99壺裡乾坤 [ hú lǐ qián kūn ]

    解釋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。同「壺中日月」。

    出處 明 朱有燉《神仙會》第一折:「羅浮道士誰同流,草衣木食輕諸侯,世間甲子管不得,壺裡乾坤只自由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