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团重塑《为什么追我》广告,太过抽象,令人困惑!
**作者|欧阳睿**
**来源|4A广告文案**
相信许多人都还记得那支无厘头又魔性的广告:在荒凉的原野上,一只猎豹疯狂追赶着一位白衣美女,广告里的那句“为什么追我?我要急支糖浆!”迅速成为千禧年最深入人心的洗脑语句之一。
当年,这则广告凭借其荒诞的剧情和那句标志性的台词火遍了整个中国,甚至让“急支糖浆”一度成为止咳糖浆的代名词。谁能想到,二十年后,美团闪购竟然重拍了这支经典广告,而且它的表现形式比原版更具抽象性,颠覆了大家的认知!
### 1. 美团闪购翻拍经典广告,抽象艺术再度致敬
最近,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》第二季中的一支中插广告,让不少观众瞬间回忆起了那段经典的“豹子追美女”的画面。怀旧情怀油然而生,可是细看一遍,发现画面并不完全对劲——原来广告中的“豹子”并不是动物,而是脱口秀演员王大刀!
广告的剧情中,小帕面对这只“豹子”发出了灵魂拷问:“为什么追我?”镜头一转,王大刀身穿豹纹紧身衣现身,扭动起来化身为一只“灵动的母猎豹”,并高声喊道:“你点的美团闪购到了!”这场景,荒诞中带着一丝道理,笑点十足,甚至让人忍俊不禁。现如今的广告都已经走到这种抽象的地步了吗?这种神经质的创意,竟然让我莫名其妙地笑了。网友们纷纷表示:我真不喜欢看那种严肃的广告,但像这样的抽象广告,我愿意看好多遍!
美团闪购几乎将急支糖浆广告的荒诞感复制了个遍:相同的追逐场面、相同的灵魂提问“为什么追我”,甚至特意做旧成上世纪电视画质的效果。转折点是——豹子变成了脱口秀演员王大刀,急支糖浆变成了美团外卖袋。这种将旧瓶装新酒的手法,不仅激活了观众的怀旧情感,还通过强烈的反差感带来了新鲜感。急支糖浆广告,曾是千禧年国民级的经典记忆,而美团闪购则精准捕捉了这一情感,通过完美还原原版广告的构图、台词和风格,瞬间勾起了观众的共鸣,降低了广告的认知门槛。
广告中的王大刀扮演的“母猎豹”形象并非完全虚构,它直接借用了她在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》中的经典段子:她曾自嘲学校里摆pose无人理,调侃自己是一只灵活的母猎豹,要找配得上自己的“急支糖浆”。美团闪购这一巧妙之处在于:将节目内容直接转化为广告脚本,让观众产生了追剧般的参与感。正如网友所说:美团的广告部是不是就住在节目后台,梗火了马上就拍成广告!
最搞笑的是广告的结尾,王大刀和小帕面对镜头吐槽:“天哪,我们为什么要接这样的商务?”这种看似“官方吐槽”的创意手法,恰好符合Z世代对真诚营销的偏好。品牌主动暴露“恰饭”的痕迹,反而化解了广告的商业感,使得广告成了一场全民玩梗的狂欢。
### 2. 借助脱口秀流量,精准触及年轻用户
美团闪购这波操作虽然看似有些无厘头,但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准的营销逻辑:选择王大刀和小帕作为广告主角,其实是在精准地截取脱口秀节目中的流量。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》的核心观众群体与美团闪购的目标用户群高度重合,主要集中在18-35岁的年轻人之间。王大刀和小帕作为节目中的人气选手,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群和话题效应,这能极大提升广告的传播效果。
展开全文
熟悉节目的观众知道,王大刀在段子中自创的“母猎豹”形象本身就极具喜剧效果:她用犀利的语言表达了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困境,如被挑剔、被忽视、被凝视。她鼓励女性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,即便是情绪激烈、歇斯底里也没关系。王大刀的幽默和自嘲让许多人产生共鸣,并引发了对女性表达自我的支持。
美团闪购借用这一形象,不仅增加了广告的辨识度,而且避免了生硬的品牌植入,让观众一眼就能认出“豹纹王大刀”,而不会感到突兀。小帕在广告中的幽默感更是加分,她用非常洒脱的语气讲述了自己有六个妈妈的故事,展现了女性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韧和独立的力量。
急支糖浆广告曾是无数人心中的国民记忆,而美团闪购通过翻拍这支广告,省去了传统的用户教育成本,并巧妙地将“急支糖浆=快速止咳”的联想转化为“美团闪购=极速配送”的新认知。
### 3. 抽象营销:品牌的“电子榨菜”
近年来,美团广告的风格愈发“抽象”,比如五一期间的《去班味指南》,通过用无厘头的方式解构职场焦虑,将“DDL”谐音成“到店啦”,“KPI”变成了“快跑哎”,还将“组合拳”变成了“足疗按摩套餐”。这类广告既好笑又具有传播性,能够引发观众的强烈反响。
类似的抽象手法在中秋节广告中也得到了延续,范志毅踢飞高价礼品并大喊“神经啊”(谐音“神价”);而杨幂在世界杯广告中通过谐音梗将“点球”变成“点单”,“送乌龙”变成“送外卖”。这些广告创造了独特的幽默感,同时展现了品牌的“玩味”精神。
美团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年轻人,他们对于传统的硬广并不感冒,更倾向于有梗、有趣的内容。通过这种抽象、幽默的广告形式,美团不仅有效降低了广告的抵触感,还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继续关注和讨论。
随着信息过载的时代来临,只有足够疯狂的内容才能有效打破用户的注意力屏障。从《去班味指南》到母猎豹广告,美团的抽象营销始终围绕一个核心理念:用荒诞回应现实焦虑。正如网友所说:“看美团广告就像在养电子宠物,虽然知道是广告,但还是忍不住想给它投喂点注意力。”
当经典的“沙雕广告”碰上当代的抽象文化,美团闪购用这支带有玩梗元素的广告完美证明了一个道理:最顶级的营销,是将观众的童年回忆转化为品牌的新社交货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